朱祁钰和朱祁镇这一对兄弟之间,可以用相爱相杀来形容了。在《大明风华》的设定中,他们分别是胡善祥和孙若微的儿子,但是在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之后,孙若微为了大局,扶持朱祁钰登基,这样一来,在瓦剌手里的朱祁镇就没有了任何利用价值。后来瓦剌放过了朱祁镇,朱祁钰将朱祁镇接回来,但是好不容易回来的朱祁镇,却被自己的弟弟朱祁钰给软禁了起来,这是为什么?
在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了一年多后,瓦剌那边竟然鬼斧神差的同意放朱祁镇回明朝了,还不附带任何附加条件,只有明廷派人去接就行了。面对此情况,很多大臣都认为应该派人去迎接朱祁镇,但是没有现任皇帝朱祁钰的点头,谁敢去迎接朱祁镇。再说了,现在掌握了帝国最高权力的朱祁钰,最不愿见到的人就是朱祁镇了;也许朱祁钰的想法和三百多年前的宋高宗赵构一样,都非常希望他们永远不要回来,最好永远的待在那里。
朱祁钰却在于谦等大臣的“天位已定”劝说下,竟然同意了迎接朱祁镇回归明朝。或许是朱祁钰经不住了自己肱骨大臣的劝说;或许是他还念及一丝兄弟之情;或许是他足够的自信,最终他同意了将朱祁镇迎回明朝。
突如其来登上皇位,大权在握,朱祁钰也就不愿意放手。北京保卫战之后,明军多次击败瓦剌。瓦剌首领也先见捞不到好处,便想放了明英宗,借此求和。他想放,可是朱祁钰却不愿意接。大臣建议朱祁钰迎回明英宗,他不悦,说我本来不想当这个皇帝的,当初是你们逼着我当的。这个时候,于谦说,皇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更改,所以理当尽快接他回来。朱祁钰见最得力的大臣都这么说,只得说:“听你的,听你的。”便先后派遣李实、杨善出使瓦剌。派去瓦剌的使臣杨善随机应变,竟将太上皇迎回,生米煮成熟饭,朱祁钰也只好接受了这个事实,但即便如此在迎接的礼仪上,朱祁钰也减了又减,明英宗抵达北京后,由安定门入城。之后,改乘法驾,入东安门,朱祁钰自东安门出迎,行拜见之礼,明英宗答拜,互拉双手,泪涕沾襟,相互推辞逊让了许久。
将明英宗迎回了北京,朱祁钰随即把哥哥软禁在南宫。一锁就是七年。
明英宗回归之后,虽为太上皇,却被软禁在南宫。朱祁钰从内心来讲并不希望明英宗回朝,为防备明英宗与旧臣联系,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严加防范。朱祁钰接受太监高平的建议,将南宫的树木全部砍伐,以防有人越过高墙与明英宗联系。
朱祁钰和朱祁镇,本来是一队好兄弟,但是因为土木堡之变,因为皇权的交接,两个人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朱祁钰千方百计的预防着自己的这位哥哥,把他关到南宫大院,连吃的都给的很少,甚至连院子里面的数目都全部给砍掉了,就是为了防止明英宗趁机谋反。
但是他死都没想到,明英宗最后还是发动夺门之变,把皇位抢了回去,而且据说明英宗回到皇宫的时候,景泰帝还没有咽气,两个人就这么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很复杂,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弟,却变成了如今的这副模样。
那么有人就很好奇了,景泰帝软禁了明英宗七年,为何这七年的时间里面他不随便找一个借口结果了明英宗呢?或者偷偷让人去下点毒,偷偷让人去放把火之类的,这不就解决了后顾之忧了吗?
其实我相信这样的想法肯定不止一次的在明英宗的脑子里面闪过,但是他不敢,因为这种事情,只要他做了,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一旦这些蛛丝马迹被后人查出来,那么他景泰帝杀害自己的兄弟这个污名万世之后他都逃不掉了。先不说史官会怎么写,光是民间传说,朝廷上的士大夫就不会放过他这个素材。
明朝的士大夫可不是唯君命是从,他们巴不得反抗一下皇帝,让皇帝赶紧处死自己,他们不怕死,他们怕的是不能名留青史,这是一群相当疯狂的臣子,景泰帝也很害怕呀。
所以,为了自己的面子,他宁愿熬死朱祁镇,也不愿意自己动手杀了朱祁镇,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他自己的寿命居然还不如朱祁镇,等到他自己病重的时候,朱祁镇却还有七年的寿命,于是他含恨而去了,他就像是明朝所有皇帝里面突然挤进来的一个人一样,仅仅在位七年,又被赶出去了。
明英宗复辟当日即逮捕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并将一批大臣、太监下狱。随即废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到西内永安宫。朱祁镇复辟后两三天,在朝堂之上对大臣们说,弟弟的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众臣皆默然不语。一个月后,二月十七日(一作十九日)癸丑,朱祁钰死去,死因不明,一说为被人杀害。正月二十一,明英宗改景泰八年(1457年)为天顺元年。
不久之后于谦等当初拥立朱祁钰的大臣,纷纷被明英宗以谋逆之名,处死。景泰朝结束。
明英宗复位后,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钰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但成化年间,一些臣僚开始为朱祁钰不平,他们认为朱祁钰危难之时受命,削平惑乱,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劳很大,却谥以“戾”,很不公平。甚至有人责问,当时若不是朱祁钰即位,瓦刺如何能退,明英宗如何能返京。
明宪宗虽然曾被朱祁钰废去太子地位,但对这位叔叔的功绩还是相当理解。几经周折,成化十一年(1475)十二月下诏恢复朱祁钰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景帝的功绩。但明宪宗没有给朱祁钰全面平反,所定谥号仅为5字,而明朝其他皇帝的谥号都是17字,朱祁钰在规格上较其他皇帝低,而且朱祁钰还没有庙号。
直到南明弘光时期,朱祁钰才加上庙号代宗,并增加谥号到17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至此,朱祁钰在礼仪规格上与明代其他皇帝平等了。他的历史功绩也稍稍为后人所知了。
迷你百科简约而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