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出自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对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格,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蝉
作者: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的意思是:蝉垂下像颔下的帽缨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甜的露珠,持续不断的蝉鸣声从稀疏的梧桐叶中传来。蝉呆在高处,声音自然传得远,并不是借助了秋风来传播。
“居高声自远”一句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说明一个人的名声好,是因为他品行端正,性情高洁,并不需要借助权势、财富等其他外在东西。
迷你百科简约而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