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更,古代时间名词。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或一百刻。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
2、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二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当天的23:00~第二天1:00。
3、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即夜晚23:00~01:00,正子时为午夜24:00,相对于正午时中午12:00。
4、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5、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6、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上午1时正至上午3时正)。
7、如《诗经。汝日鸡鸣》:汝日鸡鸣,士日眛旦。古时鸡鸣而起,眛旦(天将明未明之时)而朝。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8、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迷你百科简约而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