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时和弘历是兄弟关系,两人相差七岁,同为雍正帝的儿子,可弘历要比弘时更得宠。弘时的母亲是齐妃李氏,可能是母亲地位不高,加上弘时行为乖张,雍正帝对他并不喜爱,不仅将他过继给允禩,还削去他的宗籍,直到乾隆帝即位,弘时宗籍才恢复。
弘时是雍正帝的第三子,弘历是雍正帝的第四子,两兄弟虽然都是雍正的儿子,但命运却大不相同。弘历的母亲是熹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而且弘历从小聪敏好学,康熙帝非常喜爱这个孙子,甚至将他养在宫里,亲自教授读书习字。
弘时的母亲只是康熙帝不受宠的妃子,他根本不能与弘历相提并论,弘历年仅十三岁时就被立为太子,这是康熙和雍正共同的想法,弘历确实有担当大任的能力。
与弘历相比,弘时从小行为放纵,性格乖张,雍正帝对他不抱任何希望,更不会将皇位传给他,不过乾隆帝即位后,恢复弘时的宗籍。
作为雍正诸子中年长,且是唯一一位在雍正府邸长大成人的皇子,雍正起初丝毫不反感这个儿子,并且还对他寄予厚望,这从雍正为其慎重择师这一点上不难发现。雍正登基后,举家入住紫禁城皇宫,仍许当时已成家立室的弘时同住宫中,共聚天伦,这都说明雍正与弘时的父子之情,在当时并没有破裂。即使在漫长的相处过程中,雍正已然察觉弘时不具备君临天下的才华胆识之时,也对其尚存一分栽培的苦心。
真正断送了弘时大好前程的,是他在先帝康熙灵前所说的一番“大逆不道”的言论。
雍正五年的一天,在宗祠祭祀之时,弘时忽然以“先帝在天之灵,愿目睹手足和睦,兄友弟恭”的说辞,为被雍正囚禁于宗人府的允禩等几位亲王求情,话里话外,直指父亲不顾手足之情,迫害几位皇叔,将令康熙魂魄不安云云。雍正闻言勃然大怒,随即下诏以“言行放纵不谨”的罪名将弘时革除宗籍,而后赐死。由此可见,正是弘时的这些话令雍正清醒地认识到“才智不足,尚可教诲,然此子心怀异志,侍君不忠,对父不孝,则断不可留”。
迷你百科简约而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