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传奇》将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的故事进行了演绎,为观众展现出了一代霸主的传奇经历。而因为骊姬之乱不得已逃往的重耳,身边一直跟随着一个臣子,名为介子推。这个介子推在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历史上的介子推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介子推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个节日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你知道是什么吗?
《重耳传奇》中的介子推,是天下第一大侠。他对重耳生死不离,在重耳流亡天涯时舍命追随,义薄云天、情义千秋。当重耳回国即位、赏从亡者,他却退隐江湖不言禄。但世事无常,一场大火燃尽千古沧桑。被称为“古今侠义第一人,割股奉君廉士心。功成归隐不言禄,谨以寒食祭忠魂。”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嗣君,开始陷害晋献公的其他子嗣,在太子申生被害自尽后,心生畏惧的公子重耳开始了逃亡的生活。
这次的流亡一共持续了十九年,期间重耳历经了千难万苦,经常是风餐露宿,甚至有时候还要靠乞讨为生。所幸在这段时间,有重多名贤士一直陪在他身边,始终对他不离不弃才让他在以后可以重新夺得王位,成就一世英明。我们下面要说的主角,就是就是一直陪在重耳身边,贴身照顾他饮食起居的名臣义士介子推。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他一生有两大壮举被后世所怀念,就是“割股奉君”和隐居“不言禄”。相传,公子重耳在流亡期间生活窘迫,常常要靠挖食野菜度日。一日,介子推做好了饭,端给了重耳。重耳看到又是野菜便悲从中来叹息道:“每日吃这些,我都忘了肉的滋味。”重耳当时或许只是对自己的处境的感叹,而介子推听到此言,却记在了心上。
随后,介子推来到灶火旁,掀起了自己的深衣的下摆,褪下裤管拿起短刀就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并忍着疼痛,用这块鲜血淋漓的肉,做了一道肉汤,亲手捧给了重耳。后来重耳知道这个肉汤是介子推用自己的肉做成,心中虽然有些不舒服,但还是十分的感激。
晋文公元年(前636年)春天,在秦国大军的护送下重耳,重新回到了晋国,并登上了王位,即历史上有着赫赫威名的晋文公。晋文公登基后,对自己在流亡之时,不离不弃的众臣,大都经行了论功行赏,可对照顾他生活起居的那些人,却未作封赏,介子推也在此列。
这时一些没有被封赏的人就有些坐不住了,便主动的去向晋文公讨赏。如在晋文公流亡时一直照顾他起居的壶叔就因此获得封赏。众人见壶叔请赏成功,便纷纷前去请赏。也有人就劝介子推也一同去。
但介子推不仅拒绝了这个提议,还非常鄙视那些主动邀功的众人。他说,晋文公重登王位,是上天的旨意,而臣子忠于君主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狐偃等“以为己力”,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这样的言论一出,介子推彻底的堵死了自己获封的道路,也得罪了其他众人。知道自己在晋国也没有出路,于是推介退就带着自己的母亲隐居进了绵山。
后来晋文公得知介子推的言行后,回想起了当年介子推“割股奉君”的事迹,就往派人前去绵山寻访这个自己曾经的恩人。但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想找一个人谈何容易。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用了一个决绝的做法——“三面烧山”,就这样大火在绵山上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几十里的树木都化为了灰烬,可介子推的身影却始终未见。
大火熄灭后,众人搜山,终于找到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但此时二人已经被活活的烧死在一颗烧焦的大柳树下。晋文公得知这个悲剧后,万分心痛。就命人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后世为了纪念介子推还设立了“寒食节”,这一天要禁火,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
介子推的死,可以说是死于他的清高,他不慕名利,不愿同流合污,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正道爱国传统美德的体现。
迷你百科简约而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