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操身边的人才可以说是非常之多,有一部分自然是他求贤得来的,但是也有是他控制了汉室,作为汉室臣子跟随他的,就比如“王佐之才”的荀彧。提到荀彧,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侄子,荀攸。我们现在看来,似乎很少有人提起荀攸,甚至很多人连他是谁都不知道,但在当时,荀攸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曹操那么多的谋士,到底谁才是第一?
曹操重贤爱士,因此手下谋臣良将众多,这些谋臣良将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南征北战,终于帮助曹操顺利统一了中国北方,助曹魏在三国争霸中渐渐壮大。话说回来,曹操帐下谋士虽多,但真正顶尖的只有九个,被称为“九大谋主”,他们分别是:荀彧、程昱、荀攸、戏志才、郭嘉、贾诩、刘晔、司马懿、蒋济。
在曹操的这九大谋主当中,到底谁是一哥的争论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一哥是“三国第一鬼才”郭嘉,也有人认为是“王佐之才”荀彧。但是,综合来看,荀彧或许才是曹操帐下的第一大谋士,因为他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此外,荀彧还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且其中3位都是“九大谋主”之一。如果加上荀彧自己就几乎占据了曹操身边九大谋主的半壁江山!因此,荀彧作为第一大谋士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如果荀彧排第一,那谁应该排第二呢?有人说,第二总该轮到郭嘉了吧?未必,不少人认为,第二应该是地位仅次于荀彧的荀攸(荀彧的侄子,但比荀彧大6岁)。原因也很简单,曹操出征时经常把荀攸带在身边做随军参谋,而且荀攸是曹操亲设的正牌军师,但郭嘉只是军师祭酒。
论功排辈之后,我们来看看曹操对荀攸的评价,很有意思,因为曹操既说过“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这样把荀攸夸上天的话,也说过“智可及,愚不可及”这样好像在骂荀攸特别愚蠢的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曹操出征时经常把荀攸带在身边做军事参谋。但为什么把荀攸带在身边呢?这主要是因为荀攸是一位杰出的战术家,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因此,荀攸深受曹操称赞,被公认为曹操的“谋主”。
有人可能会想,荀攸真有这么厉害吗?还真有。荀攸曾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后又在经典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中献计让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为曹操战胜袁绍立下了大功。而且荀攸还力排众议,让曹洪接受了张郃的投降,使曹操帐下又多了一员大将(后张郃成为曹操帐下的“五子良将”之一)。袁绍去世后,其子纷纷相争,荀攸抓住刘表不敢主动攻击的弱点,建议曹操先把刘表搁置一旁,集中精力一举消灭袁氏一族,从而帮助曹操一统江北。
正因为如此,曹操在评价荀攸时才会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通过曹操的这番话,我们可以看出荀攸在曹操心目中占有非常之高的地位。
但是,对于荀攸,曹操还说过一句话,“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甯武不能过也。”有人可能看不懂了,曹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智可及,愚不可及”这话听着怎么那么像骂人呢!
恰恰相反,“智可及,愚不可及”这句话并不是在说荀攸愚蠢无比,反而是曹操在高度赞扬荀攸,意思是“荀攸聪明的一面大家尚可以学习赶上,但是他大智若愚的一面则是大家学也学不来的”。
那曹操为什么要说这番话呢?主要原因是因为荀攸行事周密、为人低调!荀攸虽然智谋过人、计策百出,但是他却很少出风头,从不自吹自擂,更不会抢功。这一点从他的名气和地位之间的反差就能看出来,荀攸的地位仅次于荀彧,但是名气却比荀彧、郭嘉、贾诩等人小得多!
正是出于对荀攸这种默默无闻的行事风格的赞赏,曹操才给了荀攸“智可及,愚不可及”这样的高度评价!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曹操说这番话其实是在为荀攸扬名呢!
迷你百科简约而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