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偷偷摸摸的不正当行为,最早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故事的主人公是孟尝君。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这也是齐国得以壮大的重大原因。
鸡鸣狗盗的故事
在战国时期,有一次孟尝君率领门下的宾客出使秦国,并将一件极品狐白裘送给了秦昭王,秦昭王将孟尝君留下,想让他当相国,秦国强大,孟尝君不敢得罪,只好留了下来,不久之后,大臣劝说秦昭王杀了孟尝君,秦昭王同意了,将孟尝君和他的门客都软禁了起来。
秦昭王有一个非常受宠爱的妃子,妃子说什么秦昭王都会同意,玉石孟尝君派人向她求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用齐国极品狐白裘作为报酬,但是这件狐白裘已经献给了秦昭王,这时他瘦夏的一个门客说,他能将狐白裘找来。
这个门客最擅于钻狗洞偷东西,他摸清情况,知道秦昭王喜爱那件狐白裘,将它放到公众的贮藏室里,便借着月光,躲过巡逻人,到贮藏室将狐白裘头了出来,献给了妃子,妃子就想方设法说服了秦昭王放了孟尝君,并在两天后为他践行,孟尝君不敢久留,连夜出逃,路过函谷关时,另一名门客学鸡叫,让收官的士兵误以为到了开门的时间,就起来打开关门,孟尝君也因此逃脱。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后来也就出现了鸡鸣狗盗的成语,并代代流传下来,多用来比喻卑下的技能或者是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迷你百科简约而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