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毛之地,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máo zhī dì,意思是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出自《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2、《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3、春秋末年,占据天下之中枢位置的郑国,夹在晋楚两强之间,左右为难,只能看谁的拳头硬就听谁的。公元前597年春天,因为郑国和晋国结盟了,楚庄王就率领大军打过来了。郑国一面向晋国求救,一面拼命抵抗。楚军围攻郑国国都(今郑州新郑市)三个月,郑襄公看看晋国救兵还不来,看看城内已无可战之兵,已无可吃之粮,再也受不了楚庄王的拳头了,只好光了膀,左手持降旗,右手持鸾刀,打开城门投降。见了前来受降的楚庄王,郑襄公说:“寡人是没有才能的边陲小臣,惹得天降大祸,让君王屈尊到了我们这个小城。君王如果能怜悯我这不祥之人,给我一块不毛之地,让我和几个老得掉牙的臣子能够安度晚年,我们将惟命是从。”
迷你百科简约而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