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太伯是商代末年人士,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周文王,更不会有周朝,此人便是吴太伯。
2、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相比两个哥哥,季历贤能有才,深受周太王的信任。
3、更关键的是,季历的长子姬昌非常出色,自幼聪明早慧,在同辈子弟中尤为明显。
4、为了周部落的强大,周太王希望把首领之位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给孙子姬昌。
5、《史记》有记载,“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
6、可是,首领之位是长子继承制,非常忌讳废长立幼,长兄往往不服而发生叛乱,引起部落骚乱,这种事情并不少见。
7、所以,周太王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可是看到姬昌一天天长大,逐渐变得郁郁寡欢。
8、时间久了,细心的太伯也知道父亲的心思,为了成全父亲,他和二弟仲雍就以采药的名义,逃跑到南方蛮夷之地。
9、随后还剪断头发,在身上刺纹青,以表示不再进入庙堂主持政务,彻底断绝继承部落首领的可能性。
10、甚至连周太王去世时,太伯和仲雍都没有返回部落主持丧事。
11、《史记》有记载,“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12、就这样,季历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周的首领位置,季历去世后又将位置传给了姬昌,这便是后世的周文王。
13、太伯面对周的首领之位是有很大机会,但他却做出了三次伟大的退让。
14、一是趁着周太王生病,借着采药的借口跑到蛮夷的南方,这完全是打算不再干涉政务;
15、二是剪断头发刺上纹身,在现代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古代却是丑闻,不能进入宗族祠庙,更不用执掌政务;
16、三是周太王去世时,作为长子的吴太伯也没有回国主持丧事。
17、太伯的三次退让,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的王侯之家显得极为难得,为了父子兄弟之情舍弃小我,成就国家利益。
18、太伯到南方后居住在吴地,此时这个地区还是一片蛮荒,几乎无人居住。
19、天下人钦佩吴太伯高尚的品德,纷纷南下归附他,久而久之,就有一千多户人家。
20、人口越来越多,为了便于管理,人们便拥立他为“吴太伯”,吴国就此成立。
21、周武王灭商之后,派人四处寻找太伯和仲雍的后代子孙,最后找到了周章,他已经是吴国第五代首领。
22、于是,周武王顺水推舟把吴地封给周章,至于周章的弟弟虞仲,则被封到周王室的北部,建立了虞国。
23、让人奇怪的是,同样是血缘至亲,两者地位相差却极大,吴国君主只是封为子爵,而虞国君主则是公爵。
24、自吴太伯之后,吴国传承二十五代,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击败吴军,夫差***,吴国自此灭亡。
迷你百科简约而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