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制度是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开国皇帝石勒发明的。
石勒在每个郡都设立学官,负责当地的教育工作。并在当地办学校,每个县招150人,经过三次考试毕业,作为国家后备干部来培养。
石勒发轫于第一次反东海王起义时,追随牧帅汲桑投靠公师籓。石勒这个姓名是汲桑替他取的。后投靠汉赵刘渊。石勒在汉人张宾辅助之下以襄国为根据地,先后灭了王浚、邵续、段匹磾等西晋在北方的势力,又吞并曹嶷。前赵平阳政变后正式与刘曜决裂,319年十一月称赵王,都襄国。
329年吞并关中取上邽灭前赵。北征代国,令后赵成为当时北方最强的国家。石勒实行多项措施,推动文教和经济发展。
史载“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简将佐豪右子弟百余人以教之,且备击柝之卫”尽管小学在商周时就已存在,但如同大学在西汉时才得到完善,小学也在石勒兴建教育时正式确立,以至于到了石虎时代“初,勒置大小学博士,至是复置国子博士、助教。季龙以吏部选举斥外耆德,而势门童幼多为美官”可见后赵的小学真正起到了教育儿童的作用。(当时小学为文字学的代称。)
史载“以牙门将王波为记室参军,典定九流,始立秀、孝试经之制。”又“命郡国立学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二人,弟子百五十人,三考修成,显升台府。于是擢拜太学生五人为佐著作郎,录述时事”
即是说石勒在每个郡都设立学官,负责当地的教育工作。并设立地方学校,每郡招收一百五十人,要经过三次考试才能毕业,作为国家的后备干部来培养。
迷你百科简约而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