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预售悄然兴起,这个在大促活动之前特别明显,很多商家都会打上“预售”的标签,由此带来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那么电商预售为何变了味?如何看待电商预售?
电商预售为何变了味电商内卷到了不再以冲销量为目标了:
618作为半年度的一次电商大促,现在其实越来越难玩了,消费者面对稀奇古怪的各种条款,货期也从现货边成了各种期货。究其原因大家已经内卷到不再以冲销量为目标了,大促的目的最少不要赔钱成为主流了,这个时候商家的促销策略就变了。
优惠幅度只会越来越小,订单也在向品牌头部企业集中,这个时候消费者就是弱势群体了,只要不是价格敏感性市场,消费者能拿到的优惠越来越少了。
如何看待电商预售“6·18”未至,电商预售大幕已拉开。烦琐规则之下,消费者还在苦等发货。记者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发货时间也从最初的10天变成30天乃至45天。作为一种“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有不少网友吐槽,一些预售制操作“越来越看不懂”。从隐瞒预售事实到设定“霸王条款”,再到推迟发货甚至直接撤单,种种乱象层出不穷。
据了解,在电商平台上,有的商品最长的发货时间在90天内,还有不乏预售30天、45天的商品。而电商商家将商品设置为预售款,消费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购买,这无可非议。有的商品页面并非显示是预售款,但消费者在下单后被告知“无现货”。甚至,一些预售品看似有期限的发货时间,商家却并未按照约定时间发货。
中消协发文称,有些网络经营者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减免自身义务和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如一些网络商家对预售商品设置超长预售期,同时设置预售商品不退换、预付金不退等不公平格式条款。消费者在交易前一定要看清楚商家预售的规则,与商家确定好发货的时间、价格,尾款的支付等。商家营销页面的承诺、相应的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一定要保存好。一旦遇到了由预售产生消费纠纷的情况,消费者们可以先与商家进行协商,要求退换货或者退款,有需要时可以直接申请平台客服介入处理,也可以用好差评这种评价反馈的机制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消费者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可向当地或者平台所在地的消协组织进行投诉,请求这些消协组织进行调解处理。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小编。
迷你百科简约而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