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盖(拼音:gài、gě)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春秋金文,古字形从艸,盇(hé)声。盇后隶变为盍。盖本义指用茅草等编成的覆盖物,引申为能用于遮盖的东西,特指车盖、或专指伞。又引申为覆盖、遮盖、胜过、压倒,用作动词。盖又用作副词,相当于“大概”“因为”等,常用于文言文。盖又读gě,用于姓氏。
2、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一】【艸部】古太切(gài)
葢,苫也。从艸盇声。
说文解字注
葢,苫也。
段注:引伸之为发端语词。又不知者不言,《论语》谓之“葢阙”。《汉书》谓之“丘葢”。
从艸,盇声。
段注:古太切,十五部。盇在八部,此合音也。
广韵
古太切,去泰见 ‖盍声盖1部(gài)
盖,覆也。掩也。《通俗文》曰:“张帛也。”《礼记》曰:“敝盖不弃为埋狗也。”又发语端也。《说文》曰:“苫也。”俗作盖。古太切。三。
胡腊切,入盍匣 ‖盍声盍1部(hé)
盖,苫盖。
古盍切,入盍见 ‖盍声盍1部(gě)
盖,姓也。汉有盖宽饶。《字书》作??。
3、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部】 盖·康熙笔画:16 ·部外笔画:10
古文:??
(gài)《唐韵》古太切。《韵会》居太切。竝音匄。苫也。《左传·襄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盖。注:白茅,苫也,今江东呼为盖。
又掩也。《书·蔡仲之命》:尔尚盖前人之愆。
又覆也。《关尹子·八筹篇》:其高无盖。
又车盖。《周礼·冬官考工记》:输人为盖以象天,崇十尺。
又语辞。《诗·小雅》:谓天盖高,谓地盖厚。
(hé)又《广韵》胡??切,音盍。亦苫盖也。《集韵》:靑齐人谓蒲席曰蒲盖。
又通盍,何不也。《礼·檀弓》: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
(gé)又《正韵》古沓切。地名。《孟子》: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注:盖,齐下邑也。《前汉·地理志》:泰山郡盖。
又姓。《前汉·曹参传》: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
又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
又《韵补》居气切。叶音既。宋玉《高唐赋》:蜺为旌,翠为盖,风起而止,千里而逝。
迷你百科简约而不简单